在全球经济金融联系日趋紧密、科技飞速发展的背景下,跨境数据不仅成为各国资金、信息、技术、人才、货物等资源要素交换、共享的基础,更成为国际竞争与合作的新焦点。数据跨境流动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跨境数据流动能够最大程度释放数据红利,提升经济效率;另一方面,跨境数据流动涉主体众多,也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主权安全、公民隐私权、信息自由等密切相关,稍有不慎,则可能成为风险高发地带。
对于世界经济增长而言,数据跨境流动不仅对各行业的发展都将带来推动作用,其自身市场前景广阔,有可能成为下一个“聚宝盆”。据麦肯锡预测,数据流动量每增长10%,将带动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0.2%。预计到2025年,全球数据流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将达到11万亿美元。另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测算,数据流动对各行业利润增长的平均促进率在10%,在数字平台、金融业等行业中可达到32%。国际数据公司预测显示,全球数据总量将从2018年的33ZB增至2025年的175ZB。其中,金融服务是全球数据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金融数据跨境流动能够有效提升商业效率,并为金融机构从产品定价、风险管理、渠道管理和客户服务等方面提供重要支撑。
高质量的数据跨境流动已成为各国抢占全球数字经济发展优势的关键。
数据跨境流动能够帮助跨国企业提升效率,利用可以掌握的海量数据(603138)进行研究分析,强化与海外市场的融合,提升跨境企业的经济效率和利润。近年来,跨境数据在支撑国际贸易活动、促进跨国科技合作、推动数据资源共享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凸显,促进跨境数据流动已经成为提升数字经济发展质量、确保全球互联互通的重要途径,也成为各大经济体实力竞争的新赛道之一。
硬币总有两面,数据跨境流动也蕴含不少风险。由于跨境数据往往具有规模大、敏感性高、出境频繁等特征,一旦出现重大数据泄露和重要数据资产丢失等情况,原有企业建立的数字化产品体系、服务渠道和运营模式将受到冲击,容易引发多种不可控风险,严重时甚至直接威胁国家金融安全。在金融领域,金融数据的过度流动面临数据本地化存储、安全传输、隐私保护等问题,部分国家政府试图通过互联网途径挖掘我国重要的商业机密信息、经济运行状况、金融产品创新等敏感数据,一旦这些关键数据被外国获取并恶意利用,将对我国经济造成巨大破坏。
数据跨境流动正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重视。目前,已有超过135个国家和地区出台数据保护法,其中,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都有跨境数据流动法律或政策相关内容。总体而言,全球的金融数据流动主要存在三种策略:一是以美国、日本为代表的发达国家更加强调金融数据流动性,希望通过金融数据自由流动来形成引流效应,获得更大的数据价值。二是以中国、俄罗斯、印度为代表的一些国家强调金融数据的安全性,主要以本土化策略为主,以限制重要数据出境、数据本地化储存等方式优先保护国家安全。三是介于金融数据流动性和安全性之间的其他国家和地区,如欧盟、新加坡等,对内实行较为宽松的数据流动机制,对外以多边协议的方式维护数据立法话语权。
数据跨境流动离不开国际合作和开放共享。近年来公牛配资,作为数据创造和消费大国,中国在该领域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参与相关国际规则制定,为全球数字经济发展繁荣注入新动能。例如,中国在数据跨境流动方面的国际合作不断取得新进展,中国和德国已签署《关于中德数据跨境流动合作的谅解备忘录》、中国与新加坡数字政策对话机制首次会议就数据跨境领域合作展开交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