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晚股票百倍杠杆平台,合肥发布房地产新政。政策明确实施购房补贴、优化销售政策、促进二手房市场流通、支持“卖旧买新”、推广房票安置、提高住房公积金贷款额度、动态调整新发放首套住房贷款利率、优化个人住房贷款首套房认定标准、加大改善性住房供给、加大保障性住房供应力度10项具体举措。
易居研究院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此次政策是多地政府全面取消限购后的又一重要支持政策,对于地方新一轮政策放宽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首套认定标准继续放松
政策提出,自2024年5月15日(含15日)起一年时间内,凡在合肥市新购买新建商品住房的购房人,给予总房价1%的购房补贴;二孩及以上的本市户籍家庭新购买新建商品住房的,给予总房价1.5%的购房补贴;新市民、进城农民、城市公共服务人员新购买新建商品住房的,给予总房价2%的购房补贴。
新购买新建车位(库)的购置人,给予车位(库)总价款3%的购置补贴;对售出自有住房并在1年内购买新建商品住房的购房人,或购买新建商品住房后1年内售出原自有住房的购房人,给予新建商品住房总房价2%的购房补贴。以上补贴标准,单套补贴金额最高不超过10万元。
新政明确支持“卖旧买新”。提出引导经纪机构降低居间服务费率;鼓励合房租赁公司等国有企业,根据需要,按照市场化原则,收购有“卖旧买新”需求家庭的二手住房(安置房),用于市场化租赁住房、保障性租赁住房、丰富房票房源超市等。
严跃进表示,新政明确了“先出售二手房再新购房”“先购新房再出售二手房”两种模式,这种分类对于后续“以旧换新”的购房补贴分类管理具有启发意义。
在房贷利率方面,新政表示动态调整首套房贷款利率。在符合条件时,及时按程序取消首套房商业贷款利率下限。各金融机构可结合本机构经营情况、客户风险状况等因素,合理确定每笔贷款的具体利率水平。
严跃进说,这说明后续若房地产市场有压力,房贷利率会取消下限,进入到银行自己定价格的阶段。“合肥明确主要参考两点,即银行自身情况和客户情况,但总体上房贷利率持续步入到低水平,是此类城市后续的趋势。”
此外,新政继续放宽首套认定标准,在本市范围内新购买住房,只核查购房家庭所购房屋所在县(市)区、开发区的住房情况,无住房的,办理个人住房贷款时可按首套住房认定。
严跃进说,只核查购房区域,不核查全市,此类政策可以总结为“只核查购房区域的房子”,这对于购房者后续普遍可以按首套标准购房具有积极作用,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首付比例和房贷利率的下调。“目前有一些城市也在积极推广首套房的认定标准,是后续的一个政策风向。”
专家认为具有启示意义
从限购退出大部分城市的历史舞台,地方政府正在拿出更多的政策工具,帮助房地产市场企稳回升。
中指研究院华东大区常务副总经理高院生表示,2024年合肥新房整体处于低位运行状态,2024年1至4月成交面积仅67.55万方。在此背景下,本次“合十条”新政,涉及内容全面,且力度较大,将有效激发市场需求。
严跃进表示,此次合肥新政,考虑到其属于全面取消限购后的又一重要支持政策,所以对于其创新点进行总结非常重要。
他表示,政策比较系统地对存量房产的盘活做了分析,充分说明各地已经积极统筹研究消化存量房产和优化增量住房的政策措施,对于其他城市具有非常好的启发意义。“尤其是二手房可以纳入房票房源超市、二手房覆盖安置房、二手房支持互换等,都是其他城市所比较少见的,其对于如何盘活二手房具有较大的启示。”
严跃进认为,基于此次合肥新政,后续政策方向非常清晰。一方面,限购退潮下,各地政策重心会进入到深入落实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尤其在消化存量房产和优化增量住房方面落实系统的政策内容,这也是其他城市的重要方向。其次,此类政策系统性很强,尤其是和取消限购结合,可以发挥组合拳效应,预判今年5到6月全国将迎来一波较好的去库存态势。
4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持续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继续坚持因城施策,压实各方责任保交付,提出统筹研究消化存量房产和优化增量住房的政策措施。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随后,深圳、杭州、南京、西安等地陆续出台房地产新政,一线城市因区、因需施策节奏加快,二线城市在全面取消限购的基础上,推出了全面系统的存量房消化政策。
此前,5月14日,杭州市临安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发布公告,在临安区范围内收购一批商品住房用作公共租赁住房。业内专家分析,这是对盘活存量、去化库存的有益尝试,虽然收购房源规模较小,但也是对政府公共租赁住房的供应支持。
5月11日,南京出台《南京市规划建设保障性住房实施方案》,提出除政府提供划拨用地集中新建外,可适当改建或收购存量住房用作保障性住房,盘活利用闲置土地和房屋。
中指研究院《2024年4月居民置业意愿调查报告》显示,4月核心城市加快政策放松节奏,限购持续放松,“以旧换新”力度提升,叠加中央定调去库存,未来房地产行业发展预期出现改善股票百倍杠杆平台,居民购房信心低位增加;选择“购房意愿强于上月”占比约为19%,环比上升1.5个百分点,选择“弱于上月”占比约为29%,环比基本持平。